“立秋”剛過,東北和西南地區一季中稻處于孕穗抽穗至灌漿結實期,長江中下游一季中稻處于拔節孕穗期,是產量形成關鍵期,也是實施“一噴多促”的窗口期。各地要抓住關鍵時期、關鍵節點,組織開展“一噴多促”,應對中后期的高溫、干旱、病蟲害等威脅,促進水稻灌漿成熟。
(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東北地區重點關注漬澇、倒伏、低溫冷害、早霜等自然災害威脅,以及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等病蟲害。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關注高溫、干旱、洪澇、寒露風等自然災害,以及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西南地區重點關注高溫、干旱等自然災害,以及紋枯病、稻曲病、白葉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各地要根據水稻生育進程,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發生實際,因地因苗因時因災實施“一噴多促”。
(二)精選藥肥,優化配方。根據各地氣象條件和水稻苗情長勢,合理確定噴施配方,嚴格按照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蟲殺菌劑等使用要求混合,不得違規混配,避免產生藥害。東北地區加快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控制氮肥使用,早霜威脅大的地區可噴施磷鉀肥或液體膜。長江中下游高溫干旱地區可噴施磷酸二氫鉀、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抗旱抗逆制劑,漬澇地塊及時排水后可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以及蕓苔素內酯、噻苯隆等生長調節劑。西南地區適量使用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再生稻種植區在頭季稻收割后及時應用發苗肥,并搞好蓄水防旱降溫,合理施用細胞分裂素和蕓苔素內酯促進發苗。
(三)科學噴施,提升效果。各地應盡快組織落實,確保在蠟熟前完成噴施作業。作業時環境風速應小于三級風、氣溫不宜超過30℃,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時后進行施藥,避開正午高溫時段;施藥后24小時內遇中到大雨,要及時補噴。植保無人機噴施作業飛行速度控制在5—7m/s,畝噴液量1.5—3L;飛行高度(離作物冠層的高度)根據載荷重量適當調整,載荷量<50L的機型飛行高度2—3m,載荷量≥50L的機型飛行高度2—4.5m;選擇高地隙噴桿噴霧機、車載式擔架機進行噴霧作業時,畝噴液量要達到30L以上。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