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我省各地氣溫、水溫持續升高,養殖水溫平均在28℃~35℃之間,水產養殖病害發生風險明顯上升。建議養殖人員要密切關注天氣和池塘水質的變化,防止泛塘事故發生。根據近年全省水產養殖病情監測情況,現對8月份易發疾病作如下預測預報:
一、病害預測
(一)鯉、鯽、錦鯉:易發鯉浮腫病、錦鯉皰疹病毒病,需重點關注關中、陜南主養區域。
(二)草魚:易發草魚出血病、赤皮病,爛鰓病和腸炎病,需重點關注關中和陜南主養區域。
(三)鰱、鳙魚:易發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腸炎病、車輪蟲病和指環蟲病等,全省各養殖地區均需重點防控。
(四)蝦類:易發白斑綜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弧菌病等,全省各養殖地區均需重點防控。
二、防控措施
(一)加強生產管理。加強日常巡塘,重點觀察水生動物的活動狀態、攝食強度及養殖水體的顏色、透明度、氣味等水質變化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采取適當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損失。
(二) 做好水質調控。隨著氣溫升高,水生動物攝食量加大,養殖水體中殘餌和排泄物逐漸增加,容易導致水質惡化,需強化科學飼養管理,餌料投喂量應根據攝食情況逐步調整,避免過量投喂。加大換水力度,定期加注新水,保持養殖水體“肥、活、爽、嫩”。定期采用生石灰等進行水體消毒,配合芽孢桿菌等微生物制劑調節水體生態平衡。日常管理需加強增氧設備運行維護,確保溶氧充足,有效改善養殖水體環境。
(三) 堅持科學投喂。適當減少投餌量,定期投喂維生素C鈉粉(水產用)和免疫多糖等,增強養殖魚類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發生。
(四)科學用藥。發生魚病應及時診斷治療,可咨詢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業技術人員或通過“全國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服務網”進行咨詢,做到對癥下藥,科學防治。
對于病毒性疾病,應加強苗種產地檢疫,從源頭減少疫病發生;優化養殖模式,選擇優質苗種,合理控制養殖密度;通過拌餌投喂漁用多維等增強養殖對象免疫力,或內服大黃末等國標漁藥中成藥調理肝腎功能。對于細菌性疾病,可外用聚維酮碘溶液(水產用)等消毒劑全池潑灑進行防控;內服抗菌藥時先開展藥敏試驗,確保用藥有效性和安全性。對于寄生蟲病,車輪蟲病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粉(水產用),指環蟲病可用甲苯咪唑溶液(水產用)或精制敵百蟲粉(水產用)進行防治。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