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廣東省氣溫將進一步升高,預計平均氣溫在28℃~35℃之間,比常年偏高0.5℃~1℃。水溫跟隨氣溫上升,表層水溫普遍30℃~34℃,夜間溫降不足2℃,形成“熱分層”,底層易缺氧。需要養殖戶更加注意池塘水位的調節,及時補充新水。高溫天氣會加速水體中有機物的分解,導致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積累,影響水質。同時,高溫也是病原微生物繁殖的高峰期,水產動物的病害風險將進一步增加。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8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仍有2~3個臺風生成,其中1~2個可能正面襲擊或擦過廣東,帶來狂風暴雨。除臺風降水外,受季風低壓和西南渦影響,8月中下旬還將出現2~3次區域性暴雨(日雨量80mm~150mm),粵東、粵北山區局部可能引發山洪和滑坡,低洼池塘漫塘風險高。高溫天氣下,水產動物的攝食量會有所變化。養殖戶需根據水溫、水質和養殖動物的攝食情況,合理調整投喂量和投喂時間,避免過量投喂導致殘餌增多。養殖生產者要及時加強水質調控和水生動物病害防控工作。通過對2024年同期數據的分析,結合氣候、養殖環境等因素,對2025年8月水產養殖病害進行預測預報,旨在為養殖戶提供參考,提前做好防控準備。
根據全省水產養殖病害監測點提供的最近病害信息和去年測報數據及資料,現對8月份主要監測品種的主要易發疾病、重點關注區域等作如下預測預報:
一、主要監測品種易發疾病
(一)淡水魚類
重點關注草魚、羅非魚、鱸魚、鯽魚、烏鱧、鱖魚和黃顙魚等。細菌性疾病如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腸炎病、鏈球菌病、柱狀黃桿菌病等,寄生蟲性疾病如指環蟲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等往年頻發,應注意提前做好防控措施。病毒性疾病如虹彩病毒病和彈狀病毒病也需重點關注。
1.鱸魚、烏鱧、鱖魚:易發生諾卡氏菌病、細菌性腸炎病、潰瘍病、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赤皮病、肝膽綜合征、傳染性脾腎壞死病、車輪蟲病、蛙屬虹彩病毒病和彈狀病毒病。珠江三角洲等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細菌性腸炎病病魚體色發黑,離群獨游,食欲減退或廢絕;肛門紅腫外突,輕壓腹部有黃色或血紅色黏液流出。主要病原菌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和嗜水氣單胞菌,這些革蘭氏陰性菌在水溫升高時繁殖速度加快,尤其在25℃~30℃時,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在適宜溫度下也可能大量繁殖,從而引發腸炎。水溫在18℃以上時,細菌腸炎病開始流行,28℃~30℃是發病高峰期。全省養殖區域均有發病可能,養殖戶需提前做好防控措施,以減少病害的發生和傳播。
除了上述品種外,鯪魚、鮰魚、鰻鱺、長吻鮠、鯰魚等養殖品種,需注意細菌性腸炎病、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和車輪蟲病的感染,觀賞魚類應注意鏈球菌病的感染。
2.草魚:易發生草魚三大病(赤皮病、腸炎病、爛鰓病)、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及指環蟲病。全省草魚養殖區域均有發病可能,特別注意中山、韶關、梅州等草魚主養地市。
赤皮病發病魚常離群獨游,游動遲緩,失去正常的平衡控制,可見側翻、打轉或貼底摩擦,部分病魚呈“彎弓”狀。體表兩側、腹部及尾柄明顯充血發紅,鱗片松動脫落,鰭條基部出血糜爛呈“掃帚狀”;鰓蓋、下頜及眼眶周圍出現點狀或片狀出血斑,嚴重時表皮潰破形成紅色潰瘍灶。病原為熒光假單胞菌等條件致病菌,適宜在水溫20℃~30℃范圍內大量繁殖,尤以25℃~28℃時毒力最強;當7~9月水溫持續維持在此區間,并伴隨拉網、運輸等機械損傷或寄生蟲叮咬,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顯著升高。
3.鳙魚、鯽魚、鰱魚:易發生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細菌性腸炎病、車輪蟲病和指環蟲病。
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的病魚通常出現鰭基及鰓蓋充血、肛門紅腫、內臟腫大充血、腸道空泡狀等癥狀。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等多種細菌是引起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的主要病原菌,這些病原菌具有較強的毒力和侵襲力,能夠在魚體內快速繁殖導致全身性感染。該病在水溫15℃以上時即可發生,25℃以上高發,6月至9月為發病高峰期,8月水溫正處在這個范圍,發病風險高。
4.羅非魚:易發生鏈球菌病。湛江、茂名等羅非魚主養區需特別注意。
感染初期,病魚首先表現出“離群—遲鈍—失衡”三步曲:先是悄然脫離集群,浮于池角或網箱邊緣;隨后反應遲鈍,對投餌、驚擾無感;很快失去游泳平衡,出現明顯的神經癥狀——或如陀螺般原地旋轉,或側身橫沖、尾部打轉,甚至仰浮水面隨波逐流,魚體呈現“弓背”狀。鰓蓋內膜最先出現鮮紅色淤血斑,隨后眼圈、口緣彌漫性充血,單側或雙側眼球因眶周組織水腫而突出,似“金魚眼”。體表出血由點狀到片狀不等,鱗片松動、脫落,形成不規則潰瘍灶,潰瘍深部可見肌肉組織壞死。最適溫度為20℃~34℃,8月水溫處于該范圍,發病風險高。
5.黃顙魚:易發生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細菌性腸炎病、鏈球菌病、魚愛德華氏菌病以及指環蟲病等寄生蟲病。佛山等主養地市需重點防控。
指環蟲寄生鰓上,破壞鰓組織,妨礙呼吸,還能使魚體貧血,大量寄生時,鰓絲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蒼白色,呼吸困難,鰓部顯著浮腫。病魚鰓蓋張開,游動緩慢。指環蟲病是由指環蟲屬的多種寄生蟲引起的鰓病,常見的致病種類包括頁形指環蟲、小鞘指環蟲、壞鰓指環蟲等。指環蟲通過蟲卵和幼蟲傳播,幼蟲在水中游動尋找宿主,附著后發育為成蟲,水質較差、有機物含量高、溶氧不足的池塘更容易滋生指環蟲。指環蟲病在水溫15℃~35℃范圍內生長繁殖最為適宜,8月水溫正處在這個范圍,發病風險高。
(二)海水魚類
石斑魚、卵形鯧鲹、黃鰭鯛等海水魚類8月份易發生病毒性神經壞死病、蛙屬虹彩病毒病、真鯛虹彩病毒病和刺激隱核蟲病。湛江、茂名、江門、珠海等深水網箱主養區需重點防控。同時,應注意新發疫病鯉春彈狀病毒病對海水魚的感染,以及錐體蟲病對海水魚的侵害。
患蛙屬虹彩病毒病的病魚先失去集群行為,靜伏池底或角落,隨之突然側身漂起,在水面呈“螺旋式”狂游或原地打轉,最后腹部朝上呈“仰泳”狀靜止;部分個體會在短暫發瘋式亂竄后迅速沉底死亡。外觀可見鰓蓋基部、下頜及鰭條基部彌漫性點狀出血,體表散布淡白或乳白斑塊,鱗片似被“粉霜”覆蓋。
(三)蝦類
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刀額新對蝦等易發生急性肝胰腺壞死病、爛鰓病等弧菌感染病,白斑綜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蝦肝腸胞蟲病等真菌性疾病。羅氏沼蝦易發生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固著類纖毛蟲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蝦肝腸胞蟲病、羅氏沼蝦傳染性早熟病毒病。澳洲淡水小龍蝦易發生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白斑綜合征、蝦肝腸胞蟲病和弧菌病。
蝦肝腸胞蟲病:蝦肝腸胞蟲病是一種由微孢子蟲專性寄生于對蝦肝胰腺小管上皮細胞與腸道柱狀上皮細胞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被業內稱為“偷死病”的元兇之一。其感染特點隱蔽、病程長、死亡高峰滯后。蝦肝腸胞蟲病在水溫24℃~31℃時感染率較高,流行高峰為25℃~28℃。蝦肝腸胞蟲病在廣東省的對蝦養殖區域均有發生。需要定期檢測水質,保持水質清新,避免水質惡化,徹底清理池塘底泥,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減少病原殘留。
白斑綜合征:是一種高傳染性桿狀雙鏈DNA病毒。病毒粒子可在28℃~30℃、鹽度15~25‰的水體中存活48h以上;有機質高、溶氧低、氨氮和亞硝酸鹽超標的池塘更易形成病毒溫床。甲殼內側出現直徑0.5mm~2mm、邊緣清晰的圓形白斑,尤以頭胸甲中央最為密集;嚴重時體色變暗或微紅,頭胸部常呈淡紅或橘紅色。肝胰腺明顯萎縮,顏色由正常的深褐色轉為淺黃或乳白;中腸空虛,胃囊無食物,呈現“空腸空胃”。
二、防控措施
廣東省8月份,隨著水溫逐漸升高,水產養殖步入生產旺季,高溫天氣增多,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易導致病害發生與流行,要做好飼養管理工作:
(一)加強檢測和檢疫力度。通過檢測和檢疫措施,從源頭上選取優質苗種,杜絕苗種攜帶病毒進入到養殖環境中,保障苗種質量,增強苗種抗病害能力。養殖過程中,注意水產養殖動物的常規病害檢測,時刻監控養殖動物的病害狀況,及時發現病害征兆,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的擴散和蔓延。
(二)加強日常生產管理。做好養殖池塘工具消毒工作,定期用氯制劑、碘制劑或生石灰等對池水消毒,及時調節水質或加注新水,保持優良水質環境。減少餌料的投喂,保持合理養殖密度,減少應激因素和改善養殖環境,加強巡塘,發現缺氧應及時采取開啟增氧機、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保持池塘溶氧充足。
(三)做好養殖生產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捕撈或轉塘操作,減少魚體受傷的機會,從而降低病害發生的風險。
(四)密切關注天氣情況和加強水質管理。每年的8月份廣東省暴雨、臺風等強對流天氣仍較為頻繁,暴雨、洪水中裹挾大量泥沙、有機質和其他雜物,養殖品種應激反應大,抵抗力下降,養殖水生動物易產生較大的應激反應,容易引發病害。因此,養殖戶需提早采取預防措施,調節好水質,減少水體環境突變而帶來的應激反應。
(五)做好無害化處理。及時打撈水體和底泥中的死魚,以防病原滋生,并做好無害化處理,具體可參照《病死水生動物及病害水生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SC/T 7015-2022)執行,切忌將死魚隨地亂扔,以免病原傳播。同時要對打撈工具等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病害傳染。
(六)及時報告疫情。在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現養殖品種出現大規模發病和大量死亡等異常現象,要及時向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病情的擴散。
(七)規范使用藥物。一旦發病,要認真檢查,仔細分析,就近送到有條件的實驗室精準診斷,對癥用藥。用藥時做到科學、規范使用藥物,參考《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2024年1、2號)》選擇已批準使用的水產養殖用獸藥,禁止使用違禁藥物,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
(八)適當補充營養。定期投喂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等,可以增強養殖品種的體質,提高其抗病力。增強體質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通過增強體質,可以讓養殖品種更好地抵抗病原體的侵襲。遵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養殖過程中,要注重預防措施,通過合理投喂、科學管理等方式,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一旦發病,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防止病情惡化。
病害防治方法應根據養殖品種的實際情況,在相關專業機構或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施,請關注“中國水產”微信公眾號,或登錄“www.adds.org.cn(全國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服務網的“常見疾病欄目”)”查詢相關水生動物疾病防控方法,了解相關疫病防控常識,收看相關專家講堂。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