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產品市場呈現分化態勢,生豬、禽類等養殖鏈品種受供需博弈影響維持底部震蕩,而橡膠價格則在傳統淡季逆勢走強。行業基本面與政策端動向成為短期市場關注焦點。
生豬養殖鏈:產能低波動,但供需壓力尚未出清
產能維持低位,價格區間震蕩。根據周度數據,2月14日生豬價格14.59元/公斤,周環比下跌1.62%,同比降幅顯著。盡管當前能繁母豬存欄量處于低位,但節后養殖端競爭性出欄疊加二次育肥補欄謹慎,市場供應壓力仍存。集團豬企出欄量恢復至正常水平,社會面豬源充足,短期內價格缺乏持續反彈動力。
需求端疲軟制約上行空間。節后消費進入季節性淡季,居民家庭及餐飲需求轉弱,屠宰企業開工率提升乏力,白條市場普遍存在剩貨現象。盡管返校和返工帶來短期補庫需求,但整體消費增量有限。供需矛盾下,生豬期貨維持近弱遠強格局,反套邏輯(如3-9、5-9合約價差)成為市場主要策略。
替代品擠壓與成本壓力并存。禽肉、雞蛋等替代品價格低位運行,進一步削弱豬肉消費支撐。同時,飼料成本中玉米、豆粕價格維持高位震蕩,養殖利潤持續承壓。據機構調研,部分區域蛋雞養殖已跌破成本線,或加速行業產能出清,但短期內對豬肉替代效應的影響仍需觀察。
橡膠市場:淡季不淡,供需格局支撐價格韌性
供應端擾動推升價格表現。截至2月14日,STR20現貨價周環比上漲4.38%至15417元/噸,全乳膠山東市價達17200元/噸。東南亞主產區進入季節性低產期,疊加國內海南產區停割,供應縮減支撐現貨價格。此外,全球海運成本上升及產區天氣不確定性加劇市場對遠期供給的擔憂。
需求端邊際改善強化支撐。國內輪胎企業開工率逐步回升,節后補庫需求釋放帶動原料采購積極性。海外市場方面,印度及歐洲汽車產業鏈復蘇預期增強,天膠出口訂單穩中有升。下游消費從“弱現實”向“穩預期”過渡,疊加合成膠價格跟漲,天然橡膠性價比優勢凸顯。
政策與出口紅利助推長期景氣。國內農業政策持續聚焦產業鏈升級,粵港澳大灣區等出口樞紐的物流及質檢體系完善,為橡膠制品出口提供便利。部分企業通過優化包裝設計、對接國際標準,逐步打開歐盟等高端市場,中長期出口增長潛力值得關注。
總結:當前農業板塊分化特征明顯,生豬養殖鏈需等待產能去化與消費回暖的共振節點,而橡膠市場憑借供需緊平衡及出口紅利展現較強韌性。后續需重點跟蹤政策端對種業、冷鏈物流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以及極端天氣對主產區的潛在沖擊。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